甘谷县 不断深化与天津市东丽区的协作和对口帮扶关系,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劳务合作、文化旅游、产业经贸、干部交流等六个方面确定了32项具体帮扶事项。推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协作帮扶。一是深化教育领域帮扶。由东丽区出资3500万元在甘谷一中、二中各援建一栋学生公寓楼,力保18年秋季新学期投入使用。同时,定期组织讲学团到甘谷县开展学术交流,选派中小学校长、教育骨干、职业教育专任教师赴东丽区学习培训。二是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东丽区定期派医疗专家到甘谷坐诊指导、开展交流,甘谷县分期分批组织医务人员赴东丽区跟班培训,双方建立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危急重症病人转诊绿色通道、远程会诊绿色通道,促进东丽区医疗技术、管理经验定向输入到甘谷。三是深化劳务对口输转。依托甘谷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瞄准东丽区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双方选定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对甘谷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贫困家庭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定向输转到东丽区用工企业。同时,帮助在津就读的甘谷籍大学生在当地就业。四是深化文化旅游开发。分期分批组织景区导游、酒店管理人员、农家乐业主到东丽区跟班培训,东丽区积极宣传甘谷文化旅游资源,引导当地媒体、旅行社来甘谷县观光旅游、考察交流,助推甘谷文化旅游产业。五是深化产业经贸合作。建立农特产品定向销售渠道,定期组织开展甘谷辣椒、花椒、麻鞋、韭菜、大葱等农特产品展销活动,引导支持东丽区企业在甘谷县兴办扶贫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甘谷县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六是深化干部交流培训。东丽区每年选派党政干部、优秀教师、医疗专家、农技专家和规划、建设、交通、项目、工业、信息化等各层次人才到甘谷县开展挂职交流、指导工作,甘谷县选派相应的人员赴东丽区培训学习、提升能力。
天祝县 累计争取天津帮扶资金5427.42万元,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资金2414.2万元,实施15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项,新建和改建村组道路21.3公里,配套供排水设施35公里、防洪设施8处,新建文化广场3处1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5盏,使项目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发展增收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落实帮扶资金1010.8万元,实施华藏寺镇阳山村日光温室、金强川设施农业园区电力设施配套等产业化项目10项,新建日光温室150座、食用菌大棚150座、养殖暖棚360座,引进基础种猪200头,建成马铃薯覆膜种植基地5000亩,架设园区农电线路31.5公里。三是扶持易地搬迁,帮助深度贫困人口脱贫。落实帮扶资金1747万元,扶持建成华藏寺镇黄草川、南阳山片安置点等移民住宅1170套,并配套设施农牧业2100座,有效减轻了移民负担。四是推进人才交流,提升贫困人口能力素质。落实帮扶资金255.42万元,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劳动力技能培训3300人次,开展教育卫生等领域和党政干部交流培训360人(次)。
通渭县 福建省福清市为通渭县提供500万元帮扶资金,撬动甘肃亨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400万元,在陇阳乡陇阳村建设集草、畜、肥、菜、游为一体的融通协作扶贫产业示范园。示范园采取“园区+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的运作方式,坚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股份合作、促进增收的原则,探索出7种带贫模式,打造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统筹衔接的全产业链条。“龙头带动”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牧草基地建设。由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农户仅负责播种、收割等生产环节的工作,企业让利于农户,实现企业与农户互惠双赢。目前已与400户农户签订饲料玉米种植800亩。“挂靠帮带”模式,实行“集中建设+挂靠经营”带贫模式。公司将建成的塑料大棚承包给贫困户,贫困户只付土地流转费,由公司免费供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36户贫困户增收。“抱团经营”模式,以产业示范园为中心,实行“捆绑抱团+合作经营”带贫模式。由企业与农户依据近三年的市场价签订种养订单协议,辐射带动周边村社168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就业带动”模式,实行“土地租赁+返聘务工”带贫模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将释放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返聘到扶贫产业示范园务工,帮助45户贫困群众就地就业。“资产收益”带动模式,实行“资产入股+收益保底”带贫模式。由村委会统一流转土地,用于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公司统一经营,同时每年按固定资产投资额折旧的10%给村集体分红,村级设立公益性服务岗位,吸收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脱贫。“乡村旅游”模式,实行“园区采摘+农家乐”带贫模式。依托扶贫产业示范园,打造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游客体验乡土风情和农耕文化,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旅游服务和兴建农家乐。“光伏扶贫”模式,实行“集体经济+共建共管”带贫模式。依托扶贫产业示范园,配套建设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由村集体、贫困户按比例分配,其中贫困户的收益比占在60%以上,实现长效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