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试点推进会上的讲话
省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 李秀娟
(2016年7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甘谷现场会议精神,推广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标准化建设试点,推进全省供销基层组织恢复重建。昨天下午,大家观摩学习了民勤县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标准化建设及乡镇基层社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属企业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刚才民勤、古浪、甘谷、永昌县供销社的同志从不同侧面交流了他们的做法。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党委政府重视、部门支持有力、自身积极有为,希望大家看了听了都有所收获,回去以后都有一个大的动作。今天省财政厅陈厅长专程出席指导会议,为我们鼓劲,令我们特别感动。多年来,省财政厅对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特别是今年,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政府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专门筹集资金全力支持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力度之大、项目之多、资金到位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一定要百倍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源,按照陈厅长的要求,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以实际效果回报这沉甸甸的关怀和厚爱。
下面,我结合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重点就基层组织建设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去年,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为供销系统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门以省委4号文件出台了《实施意见》,省委书记、省长做了重要批示,半年之内,先后两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和综合改革现场会议,领导之重视、文件和会议规格之高、对供销社定位之要、政策支持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近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设置了清晰的改革路径。紧紧围绕全省“三农”工作大局,以打造“甘肃新供销”为目标,将创新“三大机制”(联合社治理机制、社有企业经营机制、为农服务机制),建立“三个平台一支基金”作为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一是建立新型村级供销综合服务平台,将供销社的服务终端下沉到村一级,整合村级现有资源,采用供销社自建、与村委会共建、与社会资本联建等形式,在有需求的村上建立供销综合服务实体社,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日用品经销、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电子商务、合作金融服务、物流配送、土地托管、庄稼医院、代缴代办等全程综合服务,打造“十分钟”服务圈,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第一批试点按照开放办社、市场运作、社会资本为主、财政适当补助的原则,在省财政厅的全力支持下,已经在民勤、古浪两县建成。二是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变革的新趋势,建立甘肃新供销“网上供销社”省级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该平台对上与中华总社“供销e家”对接,中间与全省大数据平台和外省市供销社链接,终端与“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全国资源共享、全省信息互通,推动全省农业转型、农民增收。该平台已于5月份上线试运营。三是建立农业物联网社会化服务平台。积极争取亚洲银行贷款,建立“‘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全省现代农业提供远程信息技术、农产品远程质量追溯和远程物流配送等服务。该项目已获亚行中国代表处技术援助,并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列为2017-2019财年亚行贷款规划,总额度1.5亿美元。四是建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按照中央11号文件要求,建立“省级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全省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建设、土地托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合作金融、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等。通过自筹、吸纳社会资本、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初步募集规模5亿元。目前正在编制运营方案和考察遴选基金运营机构,适时报省政府批复启动。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改革试点。本着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手抓甘谷县、肃州区、岷县三个先期综合改革试点的总结评估,一手抓新领域、新业态的拓展及社有企业改革转型的探索。一是探索基层社管理运行机制。甘谷县“社企双线运行机制”和“三社合一”模式,被中华供销总社誉为“完全符合中发11号文件的好模式”,在全国现场会上交流推广。肃州区建立农资商品、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三大销售配送服务网络,依托酒泉巨龙供销集团“聚农网”和“沙地绿产网”两个面向西北五省区的网络运营系统,注册电商企业202家,农村会员达2万多名,年交易额超过5亿元。岷县推行县社和基层社一体化经营管理,大宗农资产品实行统一购进、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连锁经营,全县建成9个现代物流仓贮、农产品交易、农资供应等经营服务综合体,年经营收入2亿多元,供销社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民勤县坚持因地制宜,开放办社,将村级供销社综合服务与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利用村“两委”空闲房屋建立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既服务了群众,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明显提升。古浪县将供销社改革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将村级供销社建在移民新村,为易地搬迁的贫困群众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使“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成为现实。二是探索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积极探索供销系统开展资金互助、农业担保等新型业务,组建小额贷款公司3户,担保公司2户,村级资金互助社为主的各类合作金融网点770余户。甘谷县、民勤县供销社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运营探索,按照封闭运行、不对外吸储、不支付固定利息的原则,吸引了大批农民入社,有效破解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白银市探索“供销合作社+村党支部+理事会+农户”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实现全市全覆盖。三是探索农村土地流转与托管服务。依托市县供销社和社有企业,在河西走廊、沿黄灌区、陇东塬川土地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开展节水灌溉、水肥一体、病虫防治、大田作业、收购加工、仓储销售“保姆式”全程服务。在天水、陇南等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重点在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储藏等一个或几个环节开展“菜单式”服务。全省供销系统累计流转和托管土地35万亩。四是探索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民勤县、环县、民乐县供销社建立了废旧农膜捡拾、收购、加工、利用市场化运作体系。兰州市供销社探索报废汽车、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拆解和农业废弃物等回收利用,建立了网上预约回购业务和加工利用生产线,实现了变废为宝。五是探索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省社直属企业积极联合市州供销企业,与读者数码集团公司、北京时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博簇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注册成立了“甘肃新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入驻电商涉及14个市州86个县区,仅供销网点近200户,目前已上线运行;省农资化肥有限公司利用全省已建成的12个配送中心、两条铁路专用线和30万平方米的仓储设施,积极筹建“甘肃新供销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开发了“甘肃农资• 爱农资”手机电商平台,实现了全省农资供应模式升级换代,争取中华供销总社授权,成立“甘肃新供销农药化肥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与省农牧厅、中农控股五洲丰肥业合作,在全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托管、病虫害防治系列化服务。
拓展了传统服务领域。省供销社率先转变行政思维方式,积极适应新型业态和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在省编办的支持下,优化调整了内设机构和职能,在不突破机构数和编制的前提下,压缩传统业务和行政处室,新增了现代流通、企业管理、合作金融等新兴职能处室。同时加大合作联合力度,与省农牧厅、水利厅、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读者数码集团、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好食材集团等部门、企业和技术团队协作,在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合作金融、资本运营、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特色农产品经销等多个领域达成意向,为供销系统拓展为农服务业务、创新服务方式开辟了新的途径。天水市供销社盘活资产,开发建成了集电子商务体验馆、职业培训、商贸、旅游、智能立体车库、万吨冷库为一体的2.8万平方米供销大厦,解决就业岗位300多个,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5000多万元,利润800多万元。张掖市供销社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土地托管,组织农民发展订单农业,高原夏菜远销沿海地区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甘州区供销社成立第三方运营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项目策划、代账报税、人员培训等服务,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短板。
改革带来了全系统干部职工思维方式和工作状态的变化,也促进了行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上半年,全省供销系统销售总额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和31.7%,其中农副产品企业营业收入增幅达18.18%,利润增幅达373.67%,成为业务领域最活跃的板块。5月中旬,中华供销总社邹天敬副主任来甘肃督查调研,认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个好文件、改革路径清晰具体、综合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全系统干部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在甘谷现场会上,欧阳坚副书记指出,供销社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试点有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网上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社有企业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在建立供销合作基金、项目建设和对外合作联合上,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双线运行”机制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以上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在供销事业发展环境整体不优、基层组织萎缩涣散、自身职能弱化边缘、历史包袱沉重、经济实力不强等种种困难和矛盾中实现的,实属来之不易。但是,这些成绩仅仅是相比过去而言,与中央11号、省委4号文件要求相比,与服务“三农”发展的需要相比,全省供销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供销系统传统主营业务行情低迷,利润微薄,新的经营方式、业态推行缓慢,还不完全适应市场和农民新的需求;改革攻坚难度巨大,供销系统经过几次改革,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长期积压的问题和矛盾将在这一轮改革中集中暴露;体制机制不活,政事不分、社企不分,特别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新兴业态人才缺乏,干部职工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不敢想、不敢为、无所为,使改革面临严重的能力挑战、人才危机和合力支撑;基层组织体系不健全,覆盖面不广,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综合服务能力较弱,恢复难度大。正视问题,我们将更好前行,把握机遇,才能实现浴火重生。相反,如果还是固守残念、不思进取、不愿作为,甚至无动于衷、麻木不仁,那实现供销系统的“二次腾飞”将永远只是一个传说。所以,我们必须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和壮士断腕、绝处求生的勇气,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创甘肃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二、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按照省委4号文件要求,从今年起,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乡镇供销基层社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覆盖率达到80%左右;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和“甘肃新供销”标识普及率达到100%。今年要在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改造建设1000个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坚持开放办社。在遵循为农服务宗旨、合作经济组织属性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更多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创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恢复组织功能,通过社有龙头企业带动恢复经营业务,通过引进周边实力强的县级社跨区域发展基层社。对有资产、有场地、无实力的乡镇基层社,鼓励其引进社会能人和社会资本,联合组建基层社。真正把基层组织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实现农民得实惠、供销社得发展。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从“三农”实际需求出发,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乡乡建社、村村建社。要推进基层社重组整合和优化布局,重点向城市郊区、小城镇、县域重点经济区域布点建设基层社,逐步扩大基层社覆盖面。
(三)要坚持规范管理。县级供销社承担着管理和规范基层社的职能,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强化对基层社的规范化管理,使其真正作为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省上将出台基层社准入标准和标准化建设方案,对基层社设置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做统一规范,这次会议已印发给大家讨论,修改完善后尽快下发,希望大家参照执行。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建设,要按照统一行业标识、统一称谓冠名、统一功能设置、统一运营模式、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六统一”模式,复制推广民勤、古浪的做法,建设一批功能全、环境好、服务优,能全面展示“甘肃新供销”的新型标准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办成农民看得见、信得过、留得住、离不开的为农服务组织。要促进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结合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引导乡镇基层社职工、农产品经纪人、农民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合村“两委”共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扶贫开发工作,依托社有企业产业带动和科研院所技术服务优势,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系统主导产业,带领农户开展生产、供销、消费、信用、土地托管、农用机械等多种专业合作。有条件的地方,要牵头发展专业性、产业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或牵头成立区域性、综合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服务,承担政府购买服务,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社员。
三、几点要求
(一)认识再提高。基层组织是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服务的前沿阵地,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能不能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新使命和任务,密切与农民的联系、把供销社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打造“甘肃新供销”,关键都在基层组织。从上半年全系统经营情况看,全省基层组织营业收入占全系统营业收入总额的88.7%;利润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76.7%;所有者权益占全系统所有者权益总额的61.3%,由此可见,基层组织的地位不言而喻。实践证明,基层组织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就兴旺发达;基层组织萎缩,供销合作事业就停滞不前。因此,基层组织状况,决定供销合作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家要从充分认识基层组织建设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最主要的课题来探索和实践。
(二)观念再转变。要树立市场理念,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谁有能力办好供销社就让谁来办,谁办好了供销社谁就是供销社人”。鼓励通过带资进入、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盘活基层组织的存量资产,创建产权多元化的新型基层组织。建立全新的用人机制。借鉴甘谷模式,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三支一扶”人员可以到乡镇基层社、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保持身份待遇不变。紧紧扣住“为农、务农、姓农”宗旨开展业务,凡是农民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在发挥农资、日用品供应,农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些传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立足农民新需求,全面拓展延伸。生产领域,可以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咨询、庄稼医院、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等服务;流通领域,可以扩大到农机具经营、农产品订单销售、产销对接、物流配送、市场建设等方面;生活综合服务领域,可以延伸到惠农政策宣传、便民金融服务、电子图书、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劳务中介、医药卫生、费用代收代缴等方面。特别是要从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二三产业快速融合的角度,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土地流转托管、农村合作金融、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真正发挥供销社的服务功能。要大力培育典型,结合全国总社“千县千社”振兴计划以及“百强县级社”、“基层社标杆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创建活动,在改造新型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化农村合作组织联合会或行业协会发展方面,培育创新型、带动型、导向型的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形成一批能够立得住、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新模式。
(三)机制再创新。要整合县域经营服务资源,加强联合共建,围绕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打造县域龙头企业,带动乡镇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和各类经营服务网点建设。要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办社、开放办社,适时牵头成立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逐步把县级社办成乡镇基层社共同出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实行民主管理的经济联合组织。
(四)自我再改造。要坚决破除“行政化”思维和“等靠要”观念,打破惯性思维束缚、传统路径依赖和体制机制坚冰,树立跳出供销抓供销的理念,用改革和市场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逐步实现供销社由传统业务群向新兴业务群、由小步慢跑向大步快跑、由单向服务向综合服务、由去行政化向企业化经营的华丽转身。
同志们,基层组织建设事关供销合作事业大局和前途,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快基层组织建设,为打造“甘肃新供销”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