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结合实际,出台《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方案》,要求各级供销社以“六大创新提升工程”升级版为抓手,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释放综合改革试点效应,努力取得一批新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引领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是实施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工程。以密切与农民的组织和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服务规模化+农民组织化”为导向,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为抓手,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依托基层社、县级社,自下而上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并探索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内部的产权联结、组织架构、服务方式、运行模式、分配机制等,使其真正成为联利连心、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探索推进基层供销社与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融合发展,打牢供销社为农服务的组织基础。加快推进“3控3×6+1”H型双线运行机制,实现政事分开、社企分开和行业指导体系与经营服务体系的有效对接。到2017年底,全省系统领办农民合作社18000家以上,服务市场经营主体60000个以上,县级和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全省系统领办农民合作社达到22000家以上,服务市场经营主体达到75000个以上。
二是实施农业服务规模化创新工程。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按照“供销主导、多方参与、统一运作、合同管理、政府支持”的运作模式,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土地托管服务圈,着力推进“两个延伸”“两个提升”,即:服务对象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向分散经营农户延伸,服务领域由大田粮食作物向山区、丘陵经济作物延伸,服务手段由机械化服务向全产业链科技进步提升,服务方式由农业生产服务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新六产”提升,全面放大服务规模化效应,在加快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中发挥更大作用。力争到2018年,全省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500个,全省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到3200万亩;到2020年底,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790个,实现平原丘陵三公里、山区六公里托管服务圈全覆盖,土地托管面积达到4000万亩。
三是实施农村现代流通创新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流通”,以信息化为引领,以社有企业为龙头,以县域发展为基础,以发展电子商务和打造冷链物流体系为重点,整合系统龙头企业和优势资源,推进产权、业务和信息联结,建成以县域为支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上下贯通、高效运作的新型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打造全省供销现代流通“一张网”。按照“前台多样化、中台模块化、后台一体化”系统电商发展模式,以山东供销综合服务平台有限公司为依托,建设县、乡、村三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按照“县级农业服务公司+县级电商平台+镇级运营中心+为农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模式,构建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一条龙”农业服务体系。力争2017年实现县级电商运营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全覆盖,2020年实现全部县域电商平台、省社“供销e家”与总社的对接,建成3个辐射半径150公里的区域性仓储中心,提升改造20个辐射半径50公里的县域综合配送中心;基层经营网点信息化改造比例达到100%,网上交易额达到775亿元;建设1家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改造提升3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和改扩建冷库100座,容积达85万立方米。
四是实施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程。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方案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15]8号)要求,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维护农民社员切身利益为根本,规范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为农民社员提供最直接、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实力,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加快建立以合作社信用互助、供销社保险服务、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为载体,相互支撑、运行规范、具有供销社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省供销社系统规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的农民合作社达到800家以上;开展农业补充商业保险的投保面积200万亩以上,参保品种覆盖主要托管服务作物;供销社融资担保业务实现县级全覆盖,担保额累计30亿以上。
五是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创新工程。大力推行“村‘两委’+供销社+合作社”三位一体共建机制,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组织推动、部门联动,供销主导、三位一体,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工作机制,坚持与党的建设、精准扶贫、第一书记、经营服务相结合,与村“两委”共建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发展项目、干部队伍,加强农民合作社“兼合式”党组织建设,推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居、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双覆盖”,全面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供销社自身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到2017年底,全省参与村社共建的村由目前的21000个发展到25000个以上。争取到2020年,村社共建基本实现涉农村居全覆盖(90%以上);每年为共建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为村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六是实施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农民合作社社员教育培训体系,依托系统所属院校和省供销社莒南“村社共建培训基地”、高密“土地托管培训基地”,采取开放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农民合作社社员进行教育培训,逐步形成省社规划指导示范、市县社组织实施、基层社全面落实的三级培训网络。加强对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及服务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实施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面向开展村社共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开展培训,形成新型农民社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到2017年底,全省完成20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受惠农民达到450万。到2020年,计划完成35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受惠农民达到750万。